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红医精神专栏 >  红医精神 >  正文

【医学界】擦亮“红医”名片--记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的精神传承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6日 08:10 来源:医学界     访问量:

3月1日,在湖南省医院协会举办的第四届卓越服务案例竞赛颁奖典礼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以卓越服务案例《以“红”润德,“医”心护航--践行卓越人文,让医患更忠诚》荣获一等奖,其中一张保存了66年的老照片引发全网广泛关注。

为此,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邹晓院长专门讲解了属于这座医院的红色院史和历史实践,如今这张鲜明的“红医”名片正在被世人铭记,也在一代代被医务工作者传承。

湘东医院的红色基因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获奖并不是偶然,他们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以及全面落实湖南省卫健委关于开展医院卓越服务文件要求,以“弘扬红医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来开展实践,近年来取得显著成效。

谈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的红色基因,邹晓坦言,这是来自先辈为革命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他们在峥嵘岁月里不惧困难、不畏险阻,为人民的健康勇往直前。

1951年5月,“抗美援朝第69预备医院”在湖南省耒阳成立,医院救治了众多抗美援朝革命战士。随后因军队整编、医院迁址,医院先后改名为“中南军区第72陆军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7医院”。

1968年,医院派出抗美援越医疗队,赴越南前线完成救治任务;1971年,派出援非医疗队,赴马里培训卫生人员;1979年先后派遣6批医疗队包括胸科手术队奔赴云南前线救护伤员,为抗美援朝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作出突出贡献。

在医院73年的光辉历程中,有一批老军医为国贡献,表现卓越,被多次表彰。比如荣获“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的黄祥琴同志作为军医代表参加国庆观礼,并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这张照片长近3米,距今66年依旧保存完好。

今朝,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医疗队奔赴汶川前线参加抗震救灾、出征湖北、海南、吉林等地,都是杰出的“红医”榜样。作为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高校的直属附属医院、湖南省省级边界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始终牢记使命,发扬红色革命精神。

弘扬与传承“红医精神”

邹晓说,“红医”发端于革命战争时期,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第三次反“围剿”后,由红军中央军委总军医处处长贺诚提议,毛泽东充分肯定后再三强调:不要培养成“白色医生”,要加强政治教育,培养成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

另一种说法是,红军军医学校在瑞金成立时,朱德在开学典礼讲话中指出“红色军医”的深刻内涵,应当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对人民、对伤病员要满怀阶级感情,要有艰苦奋斗、舍己为人、救死扶伤的工作精神,同时还必须具备科学知识和精湛的医疗技术。

两种说法虽有不同,但“红医精神”的内涵都指向“政治坚定、技术优良、埋头苦干、救死扶伤”,其核心在于本色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正是继承并发展了“红医精神”,在服务人民健康的医疗卫生事业中贡献了湘东力量。

实际上,“红医精神”与“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一脉相承。邹晓提倡大力弘扬“红医精神”,将激励新时代的医务工作者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成为人民健康

的守护者、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

谱写“红医”未来新篇章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继续彰显新担当,为下一步发展长远规划。

第一,建立军民共建、平战结合立体应急救援中心及军民融合医院;

第二,建立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红医精神博物馆;

第三,设立“伤残军人与两参老兵康养疗护慈善基金”;

第四,将“红医精神”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政课。

在新时代里,医务工作者有着更为广阔的舞台和更为重要的使命。他们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为指导,坚守“医者仁心”的理念,发扬拼搏奉献的精神,为医疗事业的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进程。

姓名:邹晓

职称:三级主任医师、教授

职务: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专业:基础医学(博士学位点);肿瘤学(硕士学位点)联系电话:0731-23227000(办公室)

通讯地址: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青云北路1号

简介:

邹晓,男,三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湖南师范大学引进高层次医学管理人才,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市优秀青年医学专家、山东省及湖南省三级医院等级评审专家、山东省GCP评审专家、苏州市及青岛市科技局评审专家、青岛市医养结合工作专家、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医疗事故鉴定专家、青岛市卫生健康系统人才考试评审专家库成员、《湖南省中医药大学学报》特约编委,《青岛大学学报》编委。学术兼职: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现代医院精益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常务委员、吴阶平基金会肿瘤医学部执行常委、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现代医院精益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互联网医疗分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医院分会委员、湖南省医学教育科技学会第一届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医院协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医院协会医院评审与考核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感染性疾病专科联盟理事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抗癌协会理事会理事、山东省疼痛研究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艾滋病防治协会临床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院品质管理联盟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院品质管理联盟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院协会临床路径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山东省医师协会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分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分会委员、青岛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青岛市抗癌协会秘书长、青岛市癌症康复协会秘书长、青岛市医学会乳,腺病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株洲市健康株洲推进协会副会长。

曾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斯隆凯瑟琳癌症中心、纽约长老会医院、纽约特种骨科医院、纽约大学癌症中心、奥地利阿卡哈医院、日本国立癌症中心、一宫西医院、藤田大学附属医院、德国柏林州立医疗集团、里根斯堡大学附属医院、圣约瑟夫医院、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等医疗机构培训学习,并与国际众多医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从事乳腺外科工作30年,在乳腺疾病临床研究如:乳腺癌早诊早治、癌基因研究、乳腺癌细菌及病毒群落结构、乳腺癌病理和影像智能诊断及手术辅助系统、乳腺癌介入治疗,尤其在乳腺囊性增生病治疗方面颇有造诣。对乳腺外科各种疾病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较早开展了保乳及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建立了青岛地区首家乳腺生物样本库和临床信息数据库、乳腺癌数字化影像数据库、病理数据库,填补了沿海地区的乳腺生物样本库、乳腺癌数字化影像及病理数据库空白。近5年主持完成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科研课题10余项,在研课题5项,获得国家发明及实用型专利10项、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山东省中医药科学进步奖三等奖、山东省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SCI收录论文8篇,撰写了《Breast cancer》、《实用PET/CT肿瘤诊断学》论著两部。


原文链接:https://www.yxj.org.cn/detailPage?articleId=43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