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  健康知识 >  正文

狂犬病的预防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3日 15:03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     访问量:

狂犬病是世界性的传染病,在我国也很常见,且一旦发病,死亡率为100%,所以其预防尤为重要。

一、管理好狂犬病的传染原

  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人类狂犬病的传染源,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其次是猫、猪、牛、马等家畜。蝙蝠、浣熊、臭鼬、狼、狐狸等野生动物也是传染源。因此应对犬进行免疫,患狂犬病的猫也是传染源之一,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对猫进行免疫。凡是发现患狂犬病的动物,都应立即捕杀。对患狂犬病动物尸体应焚烧或远离水源深埋(2以下),不得剥皮和食肉。

二、伤口处理

  对被咬、抓、舔伤的伤口应立即用20%肥皂水或0.1%新洁尔彻底冲洗至少半小时,力求除去动物涎,挤出污血。然后用2%碘酒或75%的酒精涂擦伤口,伤口一般不缝合或包扎。如有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则应伤口底部和周围进行局部浸润注射。

三、预防接种

  我国目前使用的是地鼠肾细胞培养疫苗,被咬伤者于0371430天各注射一次(2ml),严重咬伤者(指头、面、颈或多处被咬伤),可全程注射10针:于当日至第六日每日一针,随后于10143090日各注射一针。疫苗注射于臀部肌肉。

  抗狂犬病血清的应用:对咬伤严重或伤口距头较近(如胸、面、上肢等部位),为防止在短期内(疫苗未起保护作用前)发病,必须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注射方法:按每公斤体重0.5-1.5ml计算,分次肌肉注射,在72小时内注射完毕。也可在伤口周围作浸润注射。抗血清注射前必须进行过敏试验,阴性者可立即应用,阳性者要进行脱敏处理后方可注射。  

咬伤前的预防免疫措施:对兽医、山洞探险者、动物管理人员、屠宰、皮革加工人员及狂犬病毒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宜预防注射,共接种3次,每次2ml,肌肉注射,于0721日进行,1-3年加强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