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  健康知识 >  正文

育儿知识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3日 15:03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     访问量:

一、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超出生理性黄疸的范围,包括黄疸出现早、发展快、程度重、消退晚。

2、均需住院检查,以明确诊断。

3、光照射治疗可破坏间接胆红素,起到退黄疸的作用。

4、严重者可采取换血疗法。

5、对肝炎综合症应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6、先天畸形者,选择外科手术治疗。

7、对感染引起者,给予积极抗感染治疗。

8、对母乳性黄疸,仍可继续母乳哺养。

9、注意有无反应差、嗜睡、拒乳、尖叫、凝视甚至抽搐等核黄疸表现。早期治疗,愈后良好。

 

二、婴幼儿腹泻:

1、停止喂哺不易消化的食物和脂肪类食物,腹泻严重者可暂时禁食。

2、母乳喂养者可适当限制哺乳次数或缩短每次哺乳时间;人工喂养者可先喂给米汤,稀释牛奶或脱脂奶。

3、注意大便颜色、次数、性质、以及有无粘液、脓血等情况。

4、轻度脱水可在医生指导下,少量多次口服盐溶液,重度脱水者则应及时静脉输液。

5、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冲冼臀部,防止尿布疹,红臀。

6、合理添加辅食,保持食物清洁。

7、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饭后用肥皂洗手。

8、瓜果类吃前要洗净削皮,餐具要消毒,食物要有防蝇罩。

 

三、宝宝睡觉时多汗是病吗?

由于小儿的神经系统特点,在睡眠时支配汗腺的神经兴奋性较高,所以很多孩子在入睡后头部、背部出汗很多,当孩子逐渐进入深睡眠时出汗也就渐渐减少,这大多属正常生理现象。妈妈须注意不要给孩子穿衣过多,被子盖得过厚、过严,同时注意室内通风,保持新鲜湿润,妈妈还须把宝宝出的汗擦干。但是如果孩子整夜出汗,后半夜、天亮前一直出汗,同时伴有一些其他症状,如睡眠不安、夜惊或咳嗽、发热等,这可能与疾病有关了,那就必须到医院诊治。

 

四、宝宝睡眠不安的因素有哪些:

宝宝睡眠不安,老翻滚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1、小床是否舒适,被子叠得是否有褶皱或被子太厚。

2、担心孩子着凉,给孩子穿几件衣服睡觉。

3、因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健全且比较脆弱,如果白天玩得兴奋或受过惊吓,晚上睡觉后大脑还不会完全平静,容易处在比较兴奋的状态。

4、晚饭吃得过饱或晚餐后还吃很多零食,使得睡觉后肚子发胀不好受,引起睡眠不安稳。

5、肠道寄生虫,如蛲虫等。

6、有的孩子平时睡觉一直很有规律且不怎么翻动,突然某天翻得特别厉害,那么要看看孩子是否发烧、感冒、鼻塞、呼吸不畅也会引起睡眠不适,要马上考虑就医诊治。

 

五、母乳喂养的优点

1、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母乳中不仅含有适合婴儿消化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而且比例合适。

2、增强免疫:通过母乳,婴儿能获得免疫因子,可增加婴儿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3、喂哺方便:母乳的温度适宜,不易污染,省时、方便、经济。

4、促进母婴情感交流:母乳喂养,使婴儿频繁地与母亲皮肤接触,能获得安全感。母婴目光的对视产生一种密切并充满爱心的联系,有利于促进婴儿心理与社会适应性的发育。

5、其他:母亲哺乳时可产生催产素和催乳素,能促进子宫收缩,加速子宫复原;可抵制排卵,有利计划生育;减少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

 

六、骨髓炎的症状与体征

主要表现:全身败血症和局部炎症。常发生于儿童的下肢骨如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全身体质虚弱,有感染灶,有的有外伤史。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如发冷、寒战、高热(一般在40左右)、全身不适、胃纳极差、不思食、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头痛,可出现谵妄、惊厥、抽筋、不能入眠。局部肢体红肿热痛,呈屈曲状,有跳痛现象,活动受限,肌肉痉挛,疼痛阵发性加剧,孩儿啼哭不止,夜间更甚。高热持续数日不退,局部症状更明显,极度肿胀,局部皮肤静脉怒张,水肿红热更明显,逐步形成脓肿。髓腔压力增高,可穿破至软组织内或皮下。脓液进入软组织后,压力减小,疼痛也改善。炎症的肢体远端肿胀,关节内有反应性积液,为无菌透明液体,发病后23周因骨质破坏可产生病理性骨折、骨骺分离或关节脱位。

若感染未能控制,患儿进入中毒性休克神志不清,昏迷,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出而有致命危险。使用抗生素后,这种发病率大大下降。若使用大量抗生素及全身支持疗法23周后脓液穿破皮肤流出体外,形成慢性窦道,体温逐渐正常,疼痛明显减轻,患侧肢体骨骼增粗,逐步进入慢性骨髓炎阶段。

这种感染在身体中所有骨骼均可发生,但以下肢为最多见,上肢、骨盆和脊椎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