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本应是气温回升、万物复苏的时节,但中央气象台预计,受频繁阴雨影响,南方地区气温爬升乏力,湿冷还将持续四五天。在这样的天气状况下,我们需要格外关注身体健康,及时调整生活方式,预防疾病侵袭。
湿冷天气对健康的影响
1.呼吸系统疾病风险增加:湿冷的空气会刺激呼吸道,导致呼吸道黏膜收缩,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削弱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此时,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容易趁虚而入,引发感冒、流感、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老人、儿童以及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更应加强防护。
2.心血管负担加重:寒冷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来维持血液循环。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湿冷天气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疾病。
3.关节疼痛加剧:湿度增加会使关节周围的组织水肿,压迫神经末梢,导致关节疼痛、僵硬等症状加重。关节炎患者在这种天气下往往苦不堪言,需要注意关节保暖,避免过度劳累。
4.皮肤问题频发:湿冷的环境为真菌、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容易引发皮肤癣、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疾病。此外,皮肤在寒冷干燥的空气中水分流失加快,会变得粗糙、瘙痒,甚至出现皲裂。
应对湿冷天气的健康建议
1.添衣保暖,适度增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尤其要注意头部、颈部、脚部的保暖,可佩戴帽子、围巾、手套等。但也不要穿得过于厚重,以免出汗后受凉。在室内时,可适当减少衣物,保持舒适。
2.合理饮食,增强体质:多吃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热粥、热汤、羊肉、红枣、桂圆等,有助于暖身驱寒,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要保证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刺激胃肠道。
3.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室内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每周坚持3 - 5次,每次30分钟以上。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力。但要注意避免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运动,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更换干燥衣物。
4.保持室内干燥,注意通风:使用除湿机、空调的除湿功能或放置干燥剂,降低室内湿度,保持空气干燥。同时,要注意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细菌、病毒的滋生。
5.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
惊蛰过后,虽然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但湿冷天气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让我们做好健康防护,以积极的生活方式迎接温暖的春天,保持身体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
编辑:王芷杨
责编:徐  虹 
审核:刘朝晖